2011年上市公司十大环保事件
高小玫提到,采用分布式能源,具有就地取能、资源利用、高效减排的优越性。
国家电网在积极整合电力设备企业,制定入网标准和检测途径。严大洲: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指位于用户附近,所发电能就地利用,以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电网,且单个并网点总装机容量不超过6兆瓦的光伏发电项目。
[page]并网瓶颈突破 为分布式发电推广夯实基础孟宪淦:此前国家电网拟定的草稿中,对单个并网点装机容量上限的规定是10兆瓦,新稿中将这一容量缩减至6兆瓦,主要是为了减少分布式光伏发电对整个电网的冲击,不会影响到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总装机容量。2009年12月31日建成一次并网的盐城3MW电站项目是当时全国并网容量最大的屋顶光伏电站项目。当前我国光伏内需市场较小,光伏产品主要依赖国际市场,在外部贸易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启动市场已成为众望所归。按照国家电网制定的分布式光伏适用范围,未来所有的屋顶和光电建筑一体化项目均可涵盖在内。不管是电网公司还是国家政府机构,对此均已形成共识。
国内屋顶光伏发电具有较大的潜力,例如我们也在探索如何利用公寓楼来做分布式发电在新型公寓楼设计之初,就可以把光伏应用考虑进去。在未来6个月里,我们仍会将重心放在西北部的地面电站项目上,毕竟那里的需求目前看来还是比较旺盛的。并网流程也大大简化,从分布式电源项目业主提出申请到并网运行只需60个工作日,其中光伏发电项目只需45个工作日。
首先,自建分布式电源需在太阳能发电机组设备购买以及机组维护上投入重金,因此,普通家庭居民的投资欲望并不高。我国第一个居民用户光伏发电项目山东青岛徐鹏飞自家屋顶项目,从项目并网申请,经过安装,再到并网发电,总共仅用19天时间。这是国家电网公司优质服务分布式电源的最好见证。但并网难题解决后,分布式光伏发电走进普通家庭用户能一路顺畅吗?分布式电源并网已没有问题作为光伏救市的重要策略之一,2012年10月1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下发关于印发的通知》,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概念才真正意义上被提出,也拉开了大面积普及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大幕。
黄碧斌表示,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投资方在一段时间内还是以工商用户为主。在此之前,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由于按照装机量补贴,部分企业骗取初装费以及一些部分项目发电效果欠佳的现象备受诟病。
补贴政策成关键 并网问题才解,新问题又凸显出来这些电能值多少钱?国家在分布式光伏发电电价上的政策将极大影响着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市场投资。根据《电力业务许可证管理规定》,只有取得发电类电力业务许可证的企业,才可从事发电业务。根据《服务意见》,国家电网将为分布式电源项目接入电网提供便利条件,而且,国家电网承诺将免费提供并网申请受理、接入系统方案制订、并网验收和并网调试、政府补助计量和结算服务等。去年9月,在国家能源局公布的《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中,明确提出示范区的光伏发电项目实行单位电量定额补贴政策,被认为是光伏发电补贴模式发生巨大变化的前兆。
黄碧斌认为,要以创新的眼光寻求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国家从2009年开始已连续多年出台金太阳示范项目政策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但是金太阳示范项目要求分散建设的项目装机容量不低于300千瓦(2012年的申报要求是不低于2兆瓦),该要求基本将居民用户光伏发电排除在外。另一方面,分布式光伏发电仍然大有可为。目前来看,分布式电源的并网没有任何问题。
目前,分布式示范区项目已经开始占据城市工业园区以及学校、医院和机关单位等公共机构的屋顶。对于分布式光伏的投资者而言,最为担心的就是并网余电电量能否顺利上网出售。
真正打开市场仍需制度创新 单位、个人不但能用清洁环保的分布式电源向自家供电,还可将多余的电卖给电网。这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正逐步变成现实。
并网问题令投资者大都持观望态度。去年12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着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鼓励单位、社区和家庭安装、使用光伏发电系统。第一是集中式光伏电站采用全部电量上网、固定电价政策。除此之外,补贴的模式也需要更加科学2012年10月26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我国首个支持分布式光伏并网的文件《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笔者发现,德国完善的政策体系有力地保障了分布式电源的可持续发展。
德国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引导分布式电源科学有序发展。其实,看看德国的分布式电源发展情况来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此外,其并网建设和管理多样、复杂,对电网企业服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此项规定实际上是鼓励客户合理确定项目装机容量,或配置储能装置,尽量减少客户余电上网,大大降低了配电网改造成本。
该国从2009年开始鼓励客户自发自用,对自用电量进行额外补贴,自用电量比例越大,补贴程度越高。近几年德国分布式电源发展迅猛,年度新增光伏发电超过700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容量占比近80%。
借鉴德国的发展经验,建议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加快制定和发布分布式电源接网成本和电网改造成本的激励政策,进一步提高分布式电源项目经济性,合理补偿电网企业成本投入。只有包括政府在内的相关各方携手合作、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分布式电源可持续和健康发展。实现分布式电源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培育我国分布式电源相关产业,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推动国家能源变革,保障能源可持续供应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积累经验,公司组织骨干力量,经反复研究、多方征求意见,编制了《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于2013年2月27日正式向社会各界发布,将承诺扩大到所有类型分布式电源。
从4个月的运行情况来看,电网企业严格落实服务承诺,大幅让利,在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方面已初见成效,相关工作得到包括光伏产业上下游企业在内的各方面积极评价。分布式电源改造成本和系统备用容量费用由全国电力客户分摊。
电网企业为分布式电源发展提供优惠并网条件、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具体措施包括:为项目业主提供接入系统方案制定、计量装置安装、并网验收调试、政府补助计量和结算等全过程服务,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分布式光伏发电、风电项目不收取系统备用容量费;由电网企业承担接入公共电网的分布式电源项目送出工程以及公共电网相关改造工程投资。但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分布式电源的大规模发展,如此大幅度的优惠条件将给电网企业增加大量工程建设和管理成本,也将对电网和分布式电源可持续发展带来影响。
近年来,发展光伏、风电、天然气等分布式电源,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优化能源结构、提高传统能源利用效率,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中国也不例外。电网企业的服务承诺和相关实践,是推动国内分布式电源市场建设的积极力量,但一方之力仍显微薄。
但是,分布式电源项目装机容量小,客户类型多样,加之发展初期,相关界定和标准不规范,政策、标准不配套、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分布式电源发展。2012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对分布式电源、微电网,以及如何支持光伏产业渡过难关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多次专题研究,并将促进我国分布式电源持续健康发展列为重点工作。德国还立足于电力系统整体,考量分布式电源发展的经济性,强调谁受益、谁掏钱原则,体现社会公平。上述措施大大减少了项目业主的投资成本,尤其对于装机容量较小的项目,优惠作用更为明显,而这部分成本将全部由电网企业承担。
初步测算,仅考虑2015年底实现100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和1000个天然气分布式电源项目的规划目标,电网企业为此增加的工程建设成本就将超100亿元。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工程建成能够使电源开发商赚钱,因此规定接入系统工程费用由电源开发商承担
在中国还很少有人尝试的屋顶自发电,在日本和德国已推广应用20多年,卖电价与用电价的价差,最高达4倍。昨日专家介绍,在日本和德国,家庭个人自发电相当发达。
德国在上世纪90年代推出了百万屋顶计划,居民只需要买套设备发电,就能在用电的同时赚钱:德国电价是0.1欧元/度,而电力公司回购太阳能发电的价格是0.5欧元/度,后者与前者价差高达4倍,差价调动了居民的积极性,到2004年,德国共安装了10万个太阳能屋顶。上世纪90年代,日本推广屋顶发电,并出台利用太阳能的绿电补贴政策,进入21世纪,日本居民安装太阳能屋顶卖给国家的电价,相当于民用电价的2倍。
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欢迎您提出来!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